青云市集人头攒动,“黄小西吃晚饭”游人如织……盛夏来临,贵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。日前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,全省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8.2%、旅游总花费增长10.6%。
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孙小龙分析,增长得益于“旅游+”多业态融合不断深化、服务提升政策组合拳如“引客入黔”持续优化环境,以及假日经济的显著拉动作用。
“村马”赛场。三都融媒体中心供图
在此推动下,上半年贵州文旅体融合持续推进,亮点频现。“融合亮点主要体现在向场景化、主题化、个性化纵深推进,并深度聚焦游客‘情绪价值’这一关键目标。”孙小龙认为。
“村字号IP”持续释放强劲旅游吸引力。老牌“村超”“村BA”热度不减;新兴“村马”“村T”光芒毕现。仅5月1日至3日,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接待人数超过21.4万人次,增幅34.68%;旅游总收入突破2.16亿元,增幅44.45%。“‘村字号IP’产品通过构筑多元民族文化赋能的互动式、立体化场景,极大满足了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‘热情’。”孙小龙说。
展开剩余59%桃源河漂流。景区供图
入夏避暑经济激活山地优势。依托凉爽气候及喀斯特生态,贵州积极发展漂流、避暑旅居业态,将“本地优势”转化为“流量密码”。安顺凭借21℃的凉爽气候和丰富的夜间文旅业态,吸引大批游客避暑旅居和消费;毕节百里杜鹃成重庆等“火炉”城市游客长住热门选择;#漂流贵州#话题席卷网络,贵阳桃源河漂流7月26日单日接待量破1万人次。
同时,贵阳超3000家咖啡店带动咖啡文化出圈、黔东南低空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,也为旅游市场持续注入新活力。数据显示,1—5月份,规模以上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.2%,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增长8.8%。
在文旅体融合发展有力带动下,上半年,住宿和餐饮业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.6%、8.2%,分别较一季度加快1.4个、0.8个百分点。
人头攒动的咖啡馆。图源网络
“旅游业具有经济学属性上的乘数效应。”孙小龙解读道,作为实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,贵州以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构筑的文旅体产品体系,吸引国内外游客入黔旅游,直接带动住宿餐饮、交通运输的增长。此外,贵州还将传统服务要素升级为旅游吸引物本身,如匠庐民宿等住宿产品已成为旅游目的地。在交通领域,通过桥旅、交旅融合打造的娄山关服务区、花江峡谷大桥项目等场景化产品,推动服务要素创新升级,合力放大“加速带动”效应。
来源:天眼新闻
发布于:北京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